教师主页

教研成果

当前位置: 76net必赢官网 >  教师主页 >  吴必虎 >  教研成果

吴必虎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学、历史文化地理学、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文化遗产活化、国家公园游憩、游历理论与游历图书馆创建

通讯地址:76net必赢官网272房间

Tel:010-62757971
Email:tigerwu@urban.pku.edu.cn

个人简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教研成果

个人简历

76net必赢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76net必赢官网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国际旅游学会终身创会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游历图书馆创始人。多年从事旅游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文化遗产活化与国家公园游憩、游历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担任北京大学研究生《旅游规划原理》、本科生《城乡游憩与旅游规划》教学工作。创办并担任北大76net必赢官网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旅游规划与设计》连续出版物主编。

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旅游地理、旅游规划和人文地理等领域的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曾获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旅游地理学杰出贡献奖”(2013)等荣誉。在国内旅游政策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教育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理学学士

1984年9月-1987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理学硕士

1992年9月-1996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7年1月-1998年12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09年3月-9月,访问教授,香港:香港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2002年8月至今,教授,76net必赢官网

2000年7月-2000年9月,访问教授,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系(Purdue University)

1999年1月-2002年7月,留校任教、副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1997年1月-1998年12月,博士后研究人员、副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1992年8月-1997年12月,副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

1987年8月-1992年7月,助教,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杂志任职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编委

旅游规划与设计(北京),主编

旅游学刊 (北京),编委

人文地理 (西安),编委

旅游科学 (上海),编委

地域研究与开发 (郑州),编委

旅游论坛 (桂林),编委

旅游研究(昆明)编委会,编委

商务印书馆、中国旅游出版社“世界著名游记丛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书籍编撰

1. 黄潇婷、吴必虎编著,2023,旅游学概论(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吴必虎、黄珊蕙、王梦婷、谢冶凤等编著,2022,旅游与游憩规划。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吴必虎、罗德胤、张晓虹、汤敏主编,2020,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全15册)。深圳:海天出版社。

4. 吴必虎、聂委光主编,2020,文旅产业的韧性与创新。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

5. 吴必虎、黄潇婷等编著,2019,旅游学概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李咪咪、高璟、吴必虎编著,2019,旅游研究响应城乡发展—北大城环旅研中心20周年暨第二届全国旅游行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

7. 杨小兰、赵永忠、吴必虎、胥波等(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中国旅游报社编著),201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与管理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8. 黄潇婷、吴必虎、朱树未主编, 2014, 旅游学100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吴必虎、董双兵主编,2014,旅游规划设计法规标准手册(法规卷),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10. 吴必虎、董双兵主编,2014,旅游规划设计法规标准手册(标准卷),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11. 吴必虎、黄潇婷等编著, 2013,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吴必虎、余青主编,2013, 红色旅游与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Mimi Li and Bihu Wu, 2013. Urban Tourism in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4. 吴必虎、丛丽等(北京大学“多途径城市化”研究小组),2013,多途径城市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吴必虎、董双兵主编,2013,云南度假目的地省建设研究报告。云南人民出版社。

16. 章小平、吴必虎主编,2013,智慧景区管理与九寨沟案例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7. 吴必虎、尹骏,2012,观光规划原理。台北:新加坡商圣智学习亚洲私人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Cengage Learning)出版,华泰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经销。

18. Shen Han, Wu Bihu, Alastair M. Morrison, 2012, Cross-Culture Tourism In An Beyond Asia. The 3rd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 (ITSA) and 4th Tourism Outlook Conference Proceedings. 沈涵、吴必虎、 阿拉斯泰尔.莫里森主编,亚洲内外的跨文化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三届双年会暨第四届旅游瞭望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19. 吴必虎、俞曦,2010,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 吴必虎、俞曦、严琳,2010,城市旅游规划研究与实施评估。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1. 吴必虎、黄潇婷,2010,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2. Wu Bihu and Dang Ning, (eds.), 2009, Mega Events and Urban Tourism.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TSA Bi-Annual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吴必虎、党宁主编,会展节事与城市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论文集)。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3. 吴必虎,2009,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4. 吴必虎、宋子千,2009,旅游学概论。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5. 汪芳、吴惠良、朱震峻、吴必虎,2009,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

26. 吴必虎、于海波等译(B.W.里切、P.伯恩斯、C.帕尔默原著),2008,旅游研究方法:管理研究与社会研究的结合,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7. 郭毓洁、吴必虎、于萍译(约翰.A.维佛卡原著),2008,旅游解说总体规划,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8. 吴必虎、宋子千主编,2008,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9. 吴必虎、余青主编,2006,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中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0. Wu Bihu and William Feighery (ed.). 2006.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ourism and the New Asia: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新亚洲改变世界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31. 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克莱尔·冈恩、特格特·瓦尔原著),2005,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第4版)。中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2. 吴必虎、刘筱娟,2004,中国景观史。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3. 唐子颖、吴必虎等译校(曼纽尔·鲍德-博拉、弗雷德·劳森原著),2004,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4. 朱虹、党宁、吴冬青等译,吴必虎、朱虹审校(阿拉斯特·莫里森原著),2004,旅游服务营销(第3版)。中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5. 籍琰译,吴必虎审校(世界旅游组织原著),2004,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中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6. 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37. 吴必虎著,2000,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国北京:科学出版社。

38. 吴必虎主编(北京市旅游局),2000.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39. 吴必虎、徐斌、邱扶东等著,1999,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0. 王铮等主编、吴必虎等副主编,1999,走向县域可持续发展:陆良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科学出版社。

41. 吴必虎、柴彦威主编,1998,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北京:海洋出版社。

42. 吴必虎、刘筱娟,1998,景观志。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3. 吴必虎、丁季华、楼嘉军等,1997,非星级饭店管理。中国北京:中信出版社。

44. 龙胜平、吴必虎、单正林等译(盖伦·E·格里尔、迈克尔·D·法雷尔原著),1997,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吴必虎等(S·史密斯原著),1996,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46. 吴必虎,1996,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柴田文明,日本人のルーツ:汙国,引用苏北海岸的变迁图,129)

47. 戴光全、马聪玲主编,吴必虎审校,1996,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8. 王铮主编、吴必虎等副主编,1994,地球表层科学进展。中国北京:测绘出版社。

49. 王铮、吴必虎、丁金宏、孙胤社、周清波,1993,地理科学导论。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0. 黄仰松、吴必虎主编,1993,中国名泉。中国上海:文汇出版社。

51. 吴必虎等译(加拿大:S.史密斯原著)、保继刚校,1992,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王铮主编、吴必虎副主编,1990,理论地理学进展。中国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学术任职

国际旅游研究院 院士(Fellow,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

国际旅游学会 终身创会主席(Founding Chairm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n)

盘古智库 学术委员/发起理事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 会长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 主任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文化和旅游分会 主任委员

荣誉与奖励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旅游地理学杰出贡献奖”,2013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2

北京大学通用电气奖,2002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6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5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

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青年地理科技奖”,1993

教材编撰

1. 黄潇婷、吴必虎编著,2023,旅游学概论(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吴必虎、黄珊蕙、王梦婷、谢冶凤等编著,2022,旅游与游憩规划。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吴必虎、黄潇婷等编著,2019,旅游学概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黄潇婷、吴必虎、朱树未主编, 2014, 旅游学100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吴必虎、黄潇婷等编著, 2013, 旅游学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吴必虎、尹骏,2012,观光规划原理。台北:新加坡商圣智学习亚洲私人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Cengage Learning)出版,华泰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经销。

7. 吴必虎、俞曦,2010,旅游规划原理(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

8. 吴必虎、宋子千,2009,旅游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

近期主讲课程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选修课程:《旅游规划原理》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城乡旅游与游憩规划》、《旅游与游憩规划》。


指导学生

博士生: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区规划与设计

硕士生:旅游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地规划与户外游憩设计;遗产地保护与活化;旅游区管理与营销;智慧旅游与旅游大数据


人才培养情况

截止2023年12月,共培养4名博士后,35名博士,79名硕士。目前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2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主持人,城郊旅游综合体(TCAC)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2013-2016.项目批准号:41271151。

2. 合作单位负责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风景道评估体系及模式,2010-2012,项目批准号:40971288。

3. 主持人:中国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与吸引物空间模式研究,2004-2006,项目批准号:40371036。

4. 主持人:滇东黔西旅游地域结构与资源持续利用途径研究,1998-2000。批准号:49771037。

5. 主持人:国内旅游者流动模式的系统研究,1993-1995,批准号:49201006。

6. 第二负责人: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支持系统与宏观布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九五”第二批重点项目,1997-1999。批准号:49631030。


国际机构课题

7.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项目,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标准标准项目,2023

8.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项目,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报告,2021

9. 世界银行委托项目,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2003

10. 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委托项目,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研究。2001-2002。

11. 联合国人居中心UMP亚洲合作项目,四川省乐山市城市管理项目旅游发展咨询研究,2001。

12.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委托项目,安徽两山一湖旅游规划研究,2001


国家部委课题

13.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旅游休闲基本理论、发展形势及相关数据口径研究,2022

14.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标准及实施方案,2021.

15.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报告,2020

16.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分会,中国旅游城市综合吸引力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11

17.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分会,2011年度中国旅游城市综合吸引力年度报告,2011

18. 国家旅游局,景观道路与游憩服务设施规范,2011

19. 国家旅游局,特色旅游村镇建设体系及其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10

20.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标准,2010

21.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标准,2010

22. 国家旅游局,信息化应用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现状与策略,2010

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687).地方感研究及其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中的应用.教育部.研究时间2010.1-2011.12.

24. 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体系表研究,2008

25. 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实施细则,2007

26. 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测评规范,2006

27. 国务院六部委(国家旅游局、长江三峡委员会等),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2003


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规划研究

28. 三亚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2020

29. 桂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8

30. 南京市全域旅游规划,南京市旅游局,2016

31. 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2011

32. 隋唐洛阳城遗址宫城区及中轴线保护性活化规划及重点项目策划,洛阳市文物管理,

2011

33. 东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两个重点片区详划,海南东方市招商办公室,2010

34. 泗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三个重点片区详规,江苏省泗洪县政府,2010

35.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2006

36.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延安市旅游局,2006

37. 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旅游局,2005

38.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与产业选择研究,天津泰达旅游集团,2005

39.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与战略研究,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2005

40.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与产业选择研究,天津泰达旅游集团,2005

41. 敦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敦煌市人民政府,2004

42.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旅游委员会,2003-2005

43. 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济南市人民政府,2001

44.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99


重点旅游区规划研究

45. 杭州大运河国际旅游区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杭州市运河集团公司,2004

46.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旅游局、东联集团,2000-2006



2000-2023中英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1. 李咪咪、党宁、夏娟、吴必虎,202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中国贡献。旅游学刊,38(9):1-3.

2. 肖晔、许译文、吴必虎,2023,海南岛村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类型划分。地理科学,43(8):1410-1422.

3. 蔡晓梅、苏 杨、吴必虎、王 毅、杨 锐、徐卫华、闵庆文、张海霞,202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创新实践。自然资源学报,38(4): 839-861.

4. 党宁、代希、吴必虎,2023,中国旅游学术领域的网络、学缘与流派:1979—2021。旅游学刊,38(1):134-151.

5. 吴必虎、纪凤仪、金彩玉,2023,文化景观史视角下国家文化公园体系构建初探。民俗研究,2023(1):50-58, 157.

6. 吴必虎,2022,为国家公园设护栏,为全民共享搭看台:评《国家公园设施绿色营建》。生物多样性,30(5):1-2.

7. 吴必虎、盈斌、杨秋风,2022,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红线管控、旅游发展与文化表征。中国生态旅游,12(2):208-219.

8. 吴必虎、黄珊惠、钟栎娜、谢冶凤,2022,游历发展分期、型式与影响:一个研究框架的建构。旅游学刊,37(3):50-67.

9. 吴必虎、谢冶凤、李奕、丛丽, 2022,生态保护红线战略视域下自然保护地如何划界和分区管控? 生物多样性,30(4):1-6.

10. 王梦婷、吴必虎、谢冶凤、高璟,2022,恋地主义原真性:人文地理学视角的建筑遗产原真性解释框架。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13(2):102-117.

11. 纪凤仪、薛涛、吴必虎,2021,城乡社会交换: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视角。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4):92-100.

12. 刘鲁、吴必虎,2021,“城市-景区”双驱动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地理科学,41(11):1897-1906.

13. 吴必虎、谢冶凤、张玉钧,2021,自然保护地游憩和旅游:生态系统服务、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旅游科学,35(5):1-10.

14. 保继刚、吴必虎、陆林、范业正、刘锋、陶伟,2021,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开创者 著名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家郭来喜先生学术思想与贡献。地理科学41(10):1873-1874.

15. 黄珊蕙、吴必虎,2021,游历记录之于文化线路的研究价值。旅游学刊,36(8):8-10.

16. 吴必虎、黄潇婷、刘培学、黄震方、张捷、黄珊蕙、张晋坤,2021,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和研究技术革新。中国生态旅游,11(1):52-65.

17. 谢冶凤、吴必虎、张玉钧、王梦婷,2021,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产品类型及其特征。地域研究与开发,40(3):1-6.

18. 吴必虎、纪凤仪、薛涛,2021,农牧交错视角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文化沉积及其旅游活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4(4):39-48.

19. 吴必虎、纪凤仪、薛涛,2021,黄河改道的区域地理效应与故道遗产活化——以黄河故道(江苏段)为例。民俗研究,157: 5-15.

20. 王芳、黄远水、吴必虎,2021,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旅游学刊,36(2):92-103.

21. 王婷、吴必虎,2020,基于关键词共现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北京城市歌曲中地方意象特征研究。人文地理,35(6):57-65.

22. 高璟、吴必虎、赵之枫,2020,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可持续路径模型建构。地域研究与开发,39(4):73-78.

23. 方琰、Daniel Scott、Robert Steiger、吴必虎、蒋依依, 2020,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造雪技术提升对中国滑雪季节长度的影响。资源科学,42(6):1210-1222.

24. 王婷、吴必虎、王芳、薛涛,2020,重大疫情下潜在的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

作用机制——基于音乐视频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与熟悉度的调节作用。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2(9):1-13.

25. 王芳、薛涛、王婷、吴必虎,2020,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的旅游者地方依

恋与行为意愿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9):14-25.

26. 王婷、薛涛、王芳、吴必虎,2020,基于抗疫音乐视频共情的目的地涉入对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9):26-39.

27. 冯祉烨、吴必虎、高璟、赵之枫、谭浩,2020,乡村聚落生活空间重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以重庆市龙王村干柏组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6(1):91-97.

28. Wang, F., Liu, Z., Shang, S.S., Qin, Y.L., Wu, B.H.. Vitality continuation or

over-commercialization?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services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historic and cultural areas. Tourism Economics, 2019, Special Issue: Spatial Economic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1-25. (SSCI)

29. Chao H C, Morrison A M, Wu B. All work and no play? Antecedents of the leisure involvement of Taiwan expatriate managers in Mainland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019, 40(7):1215-1238. (SSCI)

30. 吴必虎,2019,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游历研究体系中的体验。旅游学刊,34(9):5-7.

31. Jinah Park, Alastair M. Morrison, Bihu Wu, and Yeung Kong (2018). Korean golf tourism in China: Place, perception and narratives. Sustainability, 10(4), 1-20. (SSCI)

32. Yan Fang, Jie Yin & Bihu Wu. (2018). 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using CiteSpac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6(1), 108-126. (SSCI)

33. Zhang, J., Morrison, A. M., Tucker, H., & Wu, B. (2018). Am I a backpacker? Factors indicating the social identity of Chinese backpacker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57(4), 525-539. (SSCI)

34. Zhang, J., Wu, B., Morrison, A. M., Tseng, C., and Chen, Y. C. (2018). How country image affects tourists’ destination evaluations: A moderated media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4(6), 904-930. (SSCI)

35. 王芳、谢朝武、吴必虎,2018,景观空间尺度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及情绪体验的中介作用研究。人文地理,33(6):142-151.

36. 吴必虎,2018,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复兴。旅游学刊,33(9):1.

37. 刘鲁、张静儒、吴必虎、Alastair M. Morrison,2018,身份认同视角下中国背包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研究。旅游学刊,33(4):80-89.

38. 朴志娜、江扬、吴必虎、Alastair M. Morrison,2018,国际游客对中国的地理想象构建与旅游动机。旅游学刊,33(9):38-48. 【2017《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

39. 吴必虎、王梦婷,2018,遗产活化、原址价值与呈现方式。旅游学刊,33(9):3-5.

40. 高璟、吴必虎、李咪咪,2018,比较视野下旅游定义及其内涵的再思考。地域研究与开发,37(1):86-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1)】

41. Zhang, J., Tucker, H., Morrison, A. M., & Wu, B. (2017). Becoming a backpacker in China: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backpacke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4, 114-125. (SSCI)

42. 冯长春、贺灿飞、邓辉、林坚、曹广忠、柴彦威、吴必虎、陈彦光、冯健、赵鹏军、宋峰、戴林琳、朱晟君,2017,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地理学报,72(11):1952-197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425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34,41571147)】

43. 党宁、吴必虎、张雯雯,2017,计划行为还是理性行为?上海居民近城游憩行为研究。人文地理2017(6):137-1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03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2011EZH002)】

44. 党宁、吴必虎、俞沁慧,2017,1970-2015年上海环城游憩带时空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旅游学刊,32(11):81-94.

45. 贺泽亚、吴必虎、刘瑜,2017,基于社交网络签到数据的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节点引力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3(5):862-872.

46. 高璟、李梦娇、吴必虎,2017,知青怀旧旅游情感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36(2):61-67.

47. 吴必虎,2017,基于城乡社会交换的第二住宅制度与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学刊,32(7):6-9.

48. 赵宏杰,吴必虎,2017,基于休闲时空涉入的地方认同模式之研究。旅游学刊,32(3):95-106.

49. 刘鲁、徐小波、吴必虎,2017,环城游憩汀(ReLAM):一种值得探询的新型空间要素。地域研究与开发,36(2):56-60.

50. 丛丽、吴必虎、张玉钧、David Newsome,2017,野生动物旅游场所涉入实证分析:

以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3(4)715-721.

51. 丛丽、吴必虎、张玉钧、David Newsome,2017,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研究: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实证。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3(1):179-188.

52. 汪芳、吕舟、张兵、张松、董卫、刘沛林、黄震方、吴必虎、陆邵明、徐菲菲、甄峰,2017,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地理研究,36(1):3-25.

53. Jinah Park, Bihu Wu, Alastair M. Morrison, Ye Shen, Li Cong and Mengjiao Li, 2016. The Tourism System Research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1(2016): 968-998. (SSCI)

54. Jing Li, Philip L. Pearce, Alastair M. Morrison and Bihu Wu, 2016. Up in Smoke? The Impact of Smog on Risk Percep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8(2016): 373–386. (SSCI)

55. Yan Fang, Jie Yin & Bihu Wu. (2016). Flooding risk assessment of coastal tourist attractions affected by sea level rise and storm surge: a case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Natural Hazards, 84(1), 611-624. (SCI)

56. 徐小波、吴必虎、刘滨谊、陈钢华,2016,基于从业者的旅游历史街区商业空间发展特征及机理。地理学报,71(12):2212-2232.

57. 徐小波、吴必虎、刘滨谊,2016,旅游历史街区状态评判及其空间解读--以扬州“双东”为例。城市问题,2016(2):49-58.

58.  谢若龄、吴必虎,2016,30年境内外宗教旅游研究综述。旅游学刊,31(1):111-125.

59. 丛丽、吴必虎、张玉钧、David Newsome,2016,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研究: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实证。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3(1):179-188.

60. 丛丽、吴必虎、张玉钧、David Newsome,2016,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研究——以澳大利亚海豚探索中心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2(2):295-302.

61. 吴必虎、张骁鸣,2016,旅游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旅游学刊,31(10):16-18.

62. Shen, Y., Morrison, A. M., Wu, B., Park, J., Cong, L., and Li, M. (2015). Where in the world? A geographic analysis of a decade of research in tourism,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journals.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9. (SSCI)

63. Chi Tseng, Bihu Wu, Alastair M. Morrison, Jingru Zhang, Ying-chen Chen, 2015.Travel blogs on China as a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gent: A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Leximancer. Tourism Management 46(2015):347-358. (SSCI)

64. 张静儒、陈瑛臻、曾祺、吴必虎、Alstair M. MORRISON,2015,国家视角下的目的地形象模型——基于来华国际游客的实证研究。旅游学刊,30(3):13-22.

65. 徐小波、赵磊、刘滨谊、吴必虎、钟栎娜,2015,中国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特征与分异。地理研究,34(7):1367-1379.

66. 王菲、宋萌、信心、李晓丹、吴必虎, 2015,基于网络内容分析的中国市场蜜月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1(3):503-510.

67. 刘社军、吴必虎,201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差异及旅游发展转型。地理研究与开发,34(1):76-80.

68. 朴志娜、吴必虎、Alstair M. MORRISON、沈晔、李梦姣,2015,全球旅游研究格局的综合分析(2003-2012)。旅游学刊,30(7):108-118

69. 李静、Philip.L.PEARCE、吴必虎、Alstair M. MORRISON,2015,雾霾对来京旅游者风险感知及旅游体验的影响。旅游学刊,30(10):48-59.

70. Li Cong, Bihu Wu, Alastair M. Morrison, Hua Shu &Mu Wang, 2014. Analysis of 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s with Endangered Spec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ncounters with Giant Pandas in Chengdu,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40(2014): 300-310. (SSCI)

71. 丛丽、吴必虎, 2014,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0(6):1087-1094.

72. 吴必虎, 2014,旅游是什么?----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旅游学刊, 29(2):121-124.

73. 吴必虎,2014,弱行政化, 强市场化与环北京旅游一体化。 旅游学刊, 29(11), 15-16.

74. Zhong, Lina, Leung, Daniel, Law, Rob, and Wu, Bihu , 2013. e-Tourism in China: A Review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8(5):464-482. (SSCI)

75. LINAZHONG, BIHU WU and ALASTAIR M. MORRISON, 2013, Research on China's Tourism: A35-Year Review and Authorship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17(1):25-34. (SSCI)

76. Rosalind Sia Juo Ling, Bihu Wu, Jinah Park, Hua Shu, and Alastair M. Morrison, 2013, WOMEN’S ROLE IN SUSTAINING VILLAGES AND RURALTOURISM IN CHIN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43, pp. 634–638. (SSCI)

77. LULIU, BIHU WU, ALASTAIR M. MORRISON and ROSALIND SIA JUO LING, 2013, Why Dwell in a Hutongtel? Tourist Accommodation Preferences and Guest Segmentation for Beijing Hutongt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7(2):171-184. (SSCI)

78.  Li Cong, Bihu Wu, Alastair M. Morrison & Kou Xi, 201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lustering of Convention Facilities in Beijing, Chin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 1070- 1090. (SSCI)

79. 钟栎娜、吴必虎、徐小波、许译文,2013,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8(2):13-19.

80. 丛丽、吴必虎、寇昕,2013,北京市会议产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地理,33(5):77-83.

81. 张毅、曹晶晶、齐莉娜、吴必虎,2013,旅游目的地虚拟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以黄山市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9(6):1098-1104.

82. 沈晔、朴志娜、吴必虎,2013,国际会议选址因素重要性的感知差异分析。旅游学刊,28(5):63-71.

83. 赵宏杰、吴必虎,2013,台资企业台籍人员职业倦怠、休闲调适策略与休闲知觉自由关系之研究。人文地理,28(5):129-138.

84. 吴必虎,2013, 旅游规划的自由与约束。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发展笔谈,2013(10).

85. 赵宏杰、吴必虎,2013,大陆赴台自由行旅客地方认同与休闲效益关系研究。旅游学刊, 28(12):54-63.

86. 徐小波、吴必虎,2013,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环境发展研究---以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为例。人文地理, 2013(6):133-141.

87. 熊伟、林琳、卿前龙、吴必虎,2013,剥夺或重构:网络休闲对非网络休闲行为空间的影响---基于“开心农场“游戏用户的案例研究。人文地理,2013(6):154-160.

88. 丛丽、吴必虎、寇昕, 2013,北京市会议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空间耦合形态与机制研究。经济地理,33(11):84-91.

89.  HuangXiao-Ting & Wu Bi-Hu, 2012. Intra-attraction Tourist Spatial-Temporal Behavior Patterns. Tourism Geographies, 14(4): 625-645. (SSCI)

90. Bihu Wu, Honggen Xiao, Xiaoli Dong, Mu Wang & Lan Xue, 2012, Tourism Knowledge Domains: A Keyword Analysi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7(4): 355-380. (SSCI)

91. Bihu Wu, Lan Xue, Alastair M. Morrison, and Xi Y. Leung, 2012, Frame Analysis on Golden Week Policy Reform in Chin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9(2): 842–862.(SSCI)

92. Leung, Xi Yu; Wang, Fang; Wu, Bihu; Bai, Billy; Stahura, Kurt A.; Xie, Zhihua. 2012.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Overseas Tourist Movement Patterns in Beijing: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 Ga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4(5), pp 469-484. (SSCI)

93. 丛丽、吴必虎、李炯华,2012,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7(5):57-65.

94. 高军、马耀峰、吴必虎,2012,结构方程模型之旅游研究近况——理性回顾、审视与反思。旅游学刊,27(7):98-111.

95. 马世罕、戴林琳、吴必虎,2012,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科学进展,31(6):817-824.

96. 汪芳、严琳、熊忻恺、吴必虎,2012,基于游客认知的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为例。地理学报,67(4):545-556.

97. 旺姆、吴必虎,2012,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人文地理,27(2):128-133.

98. 吴必虎,2012,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应相互协调而非单向服从。旅游学刊,27(12):8-9.

99. 吴必虎,2012,泛旅游需要更加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旅游学刊,27(3):3-4.

100. 吴必虎、肖金玉,2012,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经济地理,32(7):6-11.

101. 吴必虎、徐婉倩、徐小波,2012,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8(6):96-100,111.

102. 熊伟、高阳、吴必虎,2012,中外国际高星级连锁酒店服务质量对比研究——基于网络评价的内容分析。经济地理,32(2):160-165.

103. 张毅、高一钊、蒋孝融、齐莉娜、吴必虎,2012,旅游景区链接动机分析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8(2):325-330.

104. 张毅、蒋孝融、高一钊、齐莉娜、邬伦、吴必虎,2012,基于链接测度旅游景区吸引力。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8(1).

105. 赵宏杰、吴必虎,2012,长城攀登者游憩专业化与地方依恋关系之研究。人文地理,27(1):127-135.

106. 董晓莉、吴必虎, 2011, 旅游网站用户体验研究综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7(增刊):104-107。

107. 董晓莉、吴必虎、钟栎娜,2011,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分析的中国旅游研究知识体系解析。旅游学刊,26(8):26-31.

108. 董晓莉、张捷、吴必虎、蒋志杰、乌铁红、董雪旺,2011,灾害事件对旅游地意象影响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30(3):102-107.

109. 高军、吴必虎、 马耀峰, 2011, 旅华英国游客O→D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研究。旅游学刊,26(2):35-40。

110. 高军、马耀峰、 吴必虎、 亢雄,2011,国内外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差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人文地理,26(4):132-139.

111. 郭来喜、王兴中、刘晓霞、保继刚、吴必虎、马勇、冯德显、杨永春、张述林、艾南山, 2011,关于建立“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省际合作试验区”并将其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的倡议。地域研究与开发,30(1)。

112. 于海波、吴必虎, 2011,国外自驾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26(3):55-61。

113. 钟栎娜、吴必虎、邵隽,2011,中国5A级旅游区门户网站的成熟度评估。旅游学刊,26(12):30-36.

114. 高军、 马耀峰、吴必虎、 郑鹏,2010,外国游客对华旅游城市感知差异——以11个热点城市为例的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5(5):38-43。

115. 薛岚、吴必虎、 齐莉娜,2010,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转变和传播理念的引出。经济地理,30(5):844-848。

116. 赵明、吴必虎、 袁书琪, 2010,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区位研究——基于北京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的思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7(1):74-78

117. 吕君、吴必虎,2010,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9(4):403-410。

118. 邵隽、吴必虎,2010,国外旅游研究领域Web点击流分析研究进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6(2):97-102。

119. 吴必虎、徐小波,2010,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LD):一种旅游—房地产模式。旅游学刊,25(8):34-38。

120. 吴必虎、马世罕, 2010, 减少旅游研究中的重复研究。旅游学刊,25(12):6-7。

121. 赵明、吴必虎,2009,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世界地理研究,18(4):134-140.

122. 齐莉娜、张毅、吴必虎、宋丽丽,2009,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景区知名度影响测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6):1061-1067。

123. 熊伟、吴必虎,2009,论大型展会期间高星级酒店房价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广交会为例。旅游研究,1(1):88-94.

124. 党宁、周钧、吴必虎,2009,奥运后、世博前, 共话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综述。旅游学刊, 24(1): 93-96。

125. 熊伟、邵瀛、吴必虎,2009,酒店与媒体的利益关系辨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5):39-45.

126. 熊伟、黄思芹、吴必虎,2009,基于顾客需求的星级酒店网站功能评价:以广州市60家星级酒店为例。旅游学刊,24(9):61-66.

127. Li Mimi, Wu Bihu and Cai Liping, 2008,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Tourism Management, 29 (2): 308-319.(SSCI)

128. 程占红、牛莉芹、吴必虎,2008,基于DCCA方法的旅游从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排序。地理研究。27(3):715-720.

129. 谢志华、吴必虎,2008,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地理科学 ,28(6):748-753.

130. 熊伟、吴必虎,2008,大型展会对高星级酒店房价影响的空间分析: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旅游学刊,23(2):80-86.

131. 程占红、吴必虎、牛莉芹,2007,从事旅游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测量。地理研究,26(1):141-148.

132. 苏国良、吴必虎、党宁,2007,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 旅游学刊, 22(6): 53-58.

133. 吴必虎,2007,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旅游学刊,22(1):6-7。

134. 吴必虎、伍佳、党宁,2007,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人文地理,22(2):27~31。

135. 熊伟、吴必虎,2007,星级酒店利益相关者结构及其影响分析:以广州市为例。旅游学刊,22(4):92~96。

136. 余青、吴必虎、刘志敏、胡晓冉、陈琳琳,2007, 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地理研究,26(6):1274-1284。

137. 钟栎娜、吴必虎,2007,中外国际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家友好度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2(9):12-17。

138. Wu Bihu and Liping Cai, 2006. Spatial modeling suburban leisure in Shanghai.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3(1): 179-198.(SSCI)

139. 邓冰、吴必虎,2006,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21(4):84-88。

140. 胡晓苒、吴必虎、余青、刘志敏、党宁,2006,“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古镇为例。 经济地理,26(S2):10-13。

141. 宋子千、吴必虎、党宁,2006,世界关注新亚洲,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旅游学刊,21(9):92-96。

142. 吴必虎,2006,一部填补旅游史空缺的专著:评《世界旅游发展史》,旅游学刊,21(6):96。

143. 吴必虎、黎筱筱,2006,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旅游学刊,21(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9-15。

144. 吴必虎、俞曦、党宁,2006,中国主题景区发展态势分析:基于国家A级旅游区(点)的统计。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2(1):89-93。

145. 邢珏珏、李业锦、吴必虎、齐莉娜,2006,旅游学分支学科相关性及其进展态势分析:旅游研究纪事30年。人文地理,21(1):51-55。

146. 黄金火、吴必虎,2005,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4(1):116-126。

147. 吴必虎,2005,整合与分化:旅游研究的学术观察,旅游学刊,20(3):5。

148. 吴必虎、黎筱筱,2005,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旅游学刊,20(S1):9-15。

149. 吴必虎、邢珏珏,2005,旅游学学科树构建及旅游学研究的时空特征分析:《旅游研究纪事》30年,旅游学刊,20(4):73-79。

150. 余青、吴必虎、廉华、童碧沙、殷平,2005,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0(6):56-59。

151. 李燕琴,吴必虎,2004,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旅游学刊,19(1):82-86。

152. 马晓龙、吴必虎,2004,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5):95-97。

153. 马晓龙、吴必虎、贾媛媛,2004,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3(5):77-80。

154. 苏平、党宁、吴必虎,2004,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地理研究,23(3):403-410。

155. 吴必虎、党宁,2004,中国滑雪旅游市场需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3(6):78-82。

156.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2004,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4(6):757-763。

157. 杨小兰、吴必虎、刘耕年、张伟,2004,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00-104。

158. 殷柏慧、吴必虎,2004,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旅游学刊,19(6):33-37。

159. 余青、吴必虎、殷平、童碧沙、廉华,2004,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地理研究,23(6):845-855。

160. 吴必虎,2003,我与《旅游学刊》。旅游学刊,18(6):6-7

161. 吴必虎、冯学钢、李咪咪,2003.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的理论与实施。旅游学刊,18(6):40-44。

162. 吴必虎、高向平、邓冰,2003,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地理科学进展,22(3):326-334。

163. 吴必虎、唐子颖,2003,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人文地理,18(1):1-5,28。

164. 吴必虎、张伟,2003,《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析,人文地理,18(4):26-31。

165. 戴光全、吴必虎,2002,TPC及DLC理论在旅游产品再开发中的应用:昆明市案例研究。地理科学,22(1):123-128。

166. 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2002,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地理研究,21(5):617-626。

167.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2002,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旅游学刊,17(5):76-79。

168. 张伟、吴必虎,2002,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旅游学刊,17(4):63-68。

169. 苏平、吴必虎、朱虹,2001,旅游区引景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人文地理,16(5):58-61。

170. 吴必虎,2001,陈传康的学术生命路径和学术树。地理学报,56(5):622-630。

171. 吴必虎,2001,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地理科学,21(4):354-359。

172. 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地理研究,20(1):103-110。

173. 吴必虎、蔡利平,2001,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研究向名牌大学的渗透。旅游学刊,16(4):73-77。

174. 吴必虎、李咪咪,2001,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研究,地理学报,56(2):214-222。

175. 吴必虎、宋治清,2001,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经济地理,21(4):496-499,512。

176. 吴必虎、宋治清、邓利华,2001,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旅游学刊,16(1):17-21。

177. 余青、吴必虎,2001,1999年中国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研究,经济地理,21(增刊):269-273。

178. 余青、吴必虎,2001,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人文地理,16(6):40-43。

179. WuBihu, Zhu Hong, and Xu Xiaohuan, 2000. Trends in China’s domestic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2(5): 296-299.(SSCI)

180.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2000,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地理学报,地理学报: 294-301。

181. 魏遐、吴必虎,2000,峰值期国内旅游市场供需关系研究:以1999年国庆假日旅游潮为例,人文地理,15(6):29-33。

182. 吴必虎、冯若梅、张丽。2000,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展研究。经济地理,20(3):91-95转128。

183. 吴必虎、宋治清,2000,湖北省旅游形象初探:新天下之中,人文地理,15(5):1-4。

184. 杨新军、牛栋、吴必虎,2000,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经济地理,20(4):105-108, 117。